阳泉刚刚发布!事关电动汽车充(换)电!

bt365体育网址 📅 2025-10-31 09:28:23 ✍️ admin 👁️ 1204 ❤️ 274
阳泉刚刚发布!事关电动汽车充(换)电!

实现全市经营性集中式公共充电站6个县(区)全覆盖,实现公共充电桩31个乡镇、12个街道(包含大连街管理服务中心)、620个行政村和19个景区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10公里。实现公共充电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5个驿站、3个停车场、3个房车营地全覆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个停车区全覆盖,高速公路3个服务区快充桩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

重点任务

(一)实施市域范围充(换)电网络全覆盖行动

1.城市公共充(换)电设施全覆盖工程。

在城市建成区,优先在人口集聚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按照从中心区域到边缘区域,从出租、网约、私人等类型电动汽车流量较大区域到较小区域的原则,逐步提升布点密度。着重补齐城市公共停车场、商业区停车场、交通枢纽、换乘停车场等场所的充(换)电基础设施。

在客运站、商场、公园、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场所以及交通枢纽等各类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公共充电站。

2023、2024、2025年,全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桩车比分别达到1:7、1:6.5、1:6,市区(城区、矿区、高新区)核心区充电距离分别小于3公里、2公里、1公里,边缘地区充电距离分别小于5公里、3公里、1公里;县区(平定、盂县、郊区)核心区充电距离分别小于5公里、3公里、1公里,边缘地区充电距离小于8公里、5公里、3公里。

各类公共停车场、商业区停车场、交通枢纽、换乘停车场等场所充电桩安装比例达到车位比的10%、15%、25%。

2.乡镇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工程。

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要求,结合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

引导充电运营企业优先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四好农村路”邻近乡镇和村布设充电基础设施。重点在乡镇办公场所、公共停车场和村群众广场、汽车站等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布点建设,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结合乡村自驾游发展加快公路沿线、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等场所充电桩建设。

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集中式经营性公共充电站6个县(区)全覆盖,平均每县不少于2座、30个充电桩。公共充电桩31个乡镇、12个街道(包含大连街管理服务中心)全覆盖,平均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5台;620个行政村全覆盖,每村不少于2个,充电距离小于10公里。

3.城镇居住小区充电桩全覆盖工程。

新建小区严格落实《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DBJ04/T398-2019)中明确的居住类配建标准,预留安装条件时需将管线和桥架等供电设施建设到车位,以满足直接装表接电需要。

对新建住宅项目规划报批、竣工验收环节依法监督,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制定既有居住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改造行动计划,以需求为导向,在现有小区内部或者周边建设公共充电设施。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充电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

新建和既有居住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需严格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执行,建设单位需向消防验收主管部门申请消防验收备案。

电网企业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及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同步开展配套供电设施改造,合理配置供电容量。

到2025年底,实现充电桩全市城镇居住小区全覆盖。

4.单位内部专用桩全覆盖工程。

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团体组织等单位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单位内部专用桩建设,不断提高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充电桩安装比例,最大限度满足单位公务和职工使用电动汽车的需求。

公交、环卫通勤等定点定线运行公共服务领域,优先在停靠场站配建充电设施,适时在运行沿线补建充电设施,全面提升充电保障能力。

到2025年底,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专用充电桩安装比例不低于车位比的10%,力争达到20%。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桩车比不低于1∶2,力争达到1∶1。

5.旅游景区公共充电桩全覆盖工程。

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要结合游客接待量和充电需求,在营运车辆停放场、景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

到2025年底,国家4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公共充电桩安装比例不低于车位比的30%,其他A级景区不低于15%,A级(不含)以下景区不低于10%。

(二)实施省内公路充(换)电网络全覆盖行动

6.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覆盖工程。

以驿站、房车营地为布点建设重点,以大功率直流桩为主、小功率直流及交流桩为辅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到2025年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5个驿站、3个房车营地、3个停车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

7.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全覆盖工程。

严格落实省交通厅、省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先行试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优先选择安排交通流量较大及场地、供电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停车区进行试点建设。

到2025年底,实现国省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大功率直流桩全覆盖,充电车位比例不低于10%,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

8.高速公路全覆盖工程。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沿线场区充电站建设,切实降低“高速焦虑”。

到2025年底,实现高速公路3个服务区大功率直流桩全覆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建设高速公路收费站集中式充电站;根据高速交通枢纽实际,建设集成式充电站。充电桩安装比例不低于小客车停车位的15%,充电距离小于50公里。

(三)实施充(换)电运营模式创新行动

9.城乡居住小区“统建统服”计划。

鼓励充电运营企业或居住小区管理单位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居住小区充电设施“统建统服”,统一提供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与维护等有偿服务,提高充电设施安全管理水平。

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供电部门等进行用电及施工可行性勘察时,物业服务企业应积极配合,出具安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施工建设同意书,不得无理阻挠充电基础设施安装等相关工作,对拒不配合的,按照信用评价相关办法予以信用惩戒。

从2023年开始,鼓励各县(区)每年选择不少于2个居住小区开展充电设施“统建统服”试点示范。

10.单位内部充电桩“对外开放”计划。

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研究出台内部专用桩“对外开放”实施方案,将单位内部充电桩实施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供给能力,解决周边老旧小区充电用户充电难问题。

从2023年开始,鼓励各县(区)每年选择部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内部专用桩进行对外开放试点示范。

11.道路公共泊位“停车充电”计划。

鼓励各县区在保障用电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城市道路路外公共泊位建设交流慢充桩,规划专用车位,为电动汽车充电用户提供“停车充电”一体化便利服务。

从2023年开始,鼓励各县(区)每年选择1-2个城市道路路外公用泊位推行新能源充电专用停车位试点示范。

(四)实施充(换)电新技术推广应用行动

12.“新能源+电动汽车”计划。

按照省级层面完善绿电交易体系有关要求,积极扩大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电力的使用。

依托电力市场机制“大云物移智”技术,推动全市充(换)电设施运营企业参与我省电力需求侧响应和市场化虚拟电厂建设,实现充(换)电设施直控、可调,打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网之间的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与新能源发电高效协同,形成促进绿电消纳、降低充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等多赢局面。

从2023年开始,鼓励各县(区)每年建设完成1-2个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电动汽车、风电+电动汽车等)试点示范项目。

13.“光储充换”一体化计划。

支持公交场站、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速服务区及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具备条件的场所,探索商业化运作新模式,积极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场站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加大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力提升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清洁低碳实惠的充电体验。

从2023年开始,鼓励县(区)每年建设完成1-2个“光储充换”一体化充(换)电站试点示范项目。

14.多场景共享换电计划。

开展储能+电动汽车试点示范项目,支持新能源企业和特定车型企业开展换电业务,区分乘用车、物流车、重卡等类型,围绕矿场、园区、城市转运等场景,开展城市、企业、开发区试点示范,建设布局专用换电站。

加快车电分离模式探索和推广,促进电动化转型,探索特定专用车型的共享换电模式。完善新能源货车扩大市内通行范围、延长通行时间等绿色通行配套政策,优化提升共享换电服务。

从2023年开始,鼓励各县(区)每年布局1-2个专用换电站试点示范项目。

15.产业链拓展升级计划。

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双向支撑促进,依托省内外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吸引充电桩生产、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生产等上游企业在我市布局。

围绕现有充电网络,加速同新能源装备—风电光伏电场产业链耦合,发挥重点企业前瞻性技术布局,继续推动换电、电池租赁等业态发展,提升充电服务发展水平,支撑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激发电动汽车消费活力,基于市场存量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扩规促进整体发展。

(五)实施充(换)电智慧网络建设行动

16.布局接入智能监管平台、智慧充电“一张网”计划。

借助现有能源数据中心,依托省级层面充换电基础设施智能监管及智慧充电平台,鼓励企业接入相关数据,2025年底,建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省市两级充电设施监管平台体系。

(六)实施充(换)电用户获得电力提升行动

17.供电能力建设计划。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将充电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纳入配电网规划,优先保障一号旅游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及乡村等基层偏远地区实现配电增容。

现有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充电负荷需求,同时综合运用“光储充”、负荷控制等技术,保障小区内充电设施用电有序供应。

从2023年开始,全市电网配套扩容需满足每年充电桩的供电需求。

18.优质用电服务计划。

电网企业要严格落实从产权分界点到公网接入点的配套接网工程,由电网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维护,且不得收取接网费用,相关成本纳入电网输配电价的规定。

落实省、市“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规划关于优化电力接入服务的要求,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优化线上用电保障服务,落实“三零”“三省”服务举措,为充电运营企业和个人业务办理提供契约式服务、实现限时办结。

19.供电保障监管计划。

根据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在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和农村配电网改造方案中,结合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将电力设施配电网规划纳入整体工程验收范畴。

加强对充电设施供用电环节监管,保障充电设施无障碍接入。

加强供电和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规范转供电行为,做好配套供电服务保障工作。

(七)实施充(换)电行业全链条管理行动

20.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加强充(换)电设施运营服务的统一管理,规范充电设施计量、计费、结算等运营服务,引导督促运营企业加强充电设施维护和服务能力提升。

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引导充(换)电设施运营企业从价格竞争向服务质量竞争转变,避免进行市场降价、互相压价等无序竞争。

推进将“油车占位”行为治理纳入城市管理范围,提升消费者充电服务满意度。

开展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路”和“星级场站”等评比活动,依法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方面给予适应倾斜。

21.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省内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标准,强化充(换)电设施设备准入管理。

树立超前意识,分类制定完善住宅小区、公共停车场、供电保障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形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定期组织抽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充(换)电设施,依法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并督促加以整改。

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和管理单位在建设、运营服务中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追究相关责任,确保安全充电。

•END•

来源 | 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

乐活阳泉Studio整理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深圳 37路公交车
365bet足球现金

深圳 37路公交车

📅 08-29 👁️ 6258
大数据领域的12大工具(非常详细)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杭州双眼皮哪家做得好-2025热门双眼皮机构介绍-杭州美莱双眼皮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