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中国消费不行 资生堂最不配 日本美容巨头资生堂周二公布全年业绩,集团所有核心数据全面恶化,如果不是在中国大规模裁员、关店,以及在日本本土市场推行裁员...

来源:雪球App,作者: 无时尚中文网,(https://xueqiu.com/7043958998/323412579)
日本美容巨头资生堂周二公布全年业绩,集团所有核心数据全面恶化,如果不是在中国大规模裁员、关店,以及在日本本土市场推行裁员、提前退休计划,以及强劲的日本经济推动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和弱势日元刺激,这一数据还要糟糕的多。
即便如此,资生堂去年仍录得亏损和负现金流。
资生堂过去10年的糟糕表现,罄竹难书,看数据和看图最直观。
资生堂股价今年持续走低,创下十年新低,更重要的是,该集团股价在2018年即触顶,而同行欧莱雅、雅诗兰黛在随后的三年基本都是高歌猛进,2022年登顶。
资生堂糟糕的十年主要拜前首席执行官Masahiko Uotani鱼谷雅彦所赐,这位前日本可口可乐主席从资生堂外部首席营销官做起,2014年开始接管公司。
上任伊始,资生堂凭借中国市场,尤其是高端美容的强劲表现,收入和盈利出现可观增长,这也是Masahiko Uotani鱼谷雅彦坐稳CEO职位的主要原因。即使在随后业绩糟糕、不断重组、不断折腾,他在这一职务仍干了10年,目前仍是集团董事。
其在位期间发布的“战略计划”、“转型计划”次数和频率创下集团历史之最。
更重要的是,他的继任者、曾担任中国市场首席执行官Kentaro Fujiwara藤原宪太郎与其几乎如出一辙。
藤原宪太郎领导中国市场早期,中国市场业绩强劲,但随后,该集团在中国市场每况愈下。
当然,同样,我们用数据说话。
上图,显示,资生堂在中国市场收入、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利润率却不断走低,尤其是巅峰期的2021年和2022年,2022年中国市场甚至陷入亏损。
这显示过去10年,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低质量发展,以促销为主要手段、完全不顾品牌形象提升的增长路径。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容品牌,资生堂和日本的SK-II一样,过去十年上演了吃老本、不思进取的典型企业形象,SK-II经历了数个季度的30%暴跌,虽然10-12月在中国市场恢复增长,但同样完全依靠促销和低基数,资生堂四季度中国市场同样如此。
为何说鱼谷雅彦在资生堂的“罪行”罄竹难书,举个简单的例子。
2016年,集团收购Dolce & Gabbana SRL杜嘉班纳的香水及美容产品全球独家代理权,试图大力发展香水业务,但随后Dolce & Gabbana遭遇中国危机,迅速被资生堂抛弃。
随后,Dolce & Gabbana将美容业务收归内部管理,美容业务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香水业务成为过去五年表现最好的美容类别,即使表现低迷的雅诗兰黛,香水也是唯一增长的类别;香水为最大类别的西班牙巨头Puig SA更是在美容行业一枝独秀。
这种短视、急功近利的策略在鱼谷雅彦服务资生堂期间,几乎贯穿始终,包括过去两年在中国市场“逼迫”本土员工转签,以削减成本。
尽管,过去两年中国美容市场确实经历衰退,但为何资生堂、SK-II的表现远差于欧美同行,显然不能以所谓的宏观环境和核废水事件来推责。
最糟糕的是集团选择一个与鱼谷雅彦一样糟糕的藤原宪太郎作为其继任者。
从过去十年该集团,尤其是中国市场的糟糕表现来看,早期的成功履历,更多是搭乘了中国美容行业,尤其是高端美容行业的东风,而资生堂这一品牌资产,在中国市场经历四十年发展之后,已经每况愈下。
行业咨询、公司顾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