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入账被严查!2025年发票能计入去年账吗?税务总局最新口径!

最近,不少老板和财务人员都在为跨年发票的事儿发愁:2025年1月开具的发票,到底能不能计入2024年成本费用呢?
税务总局给出了明确答复,这可关系到企业的税务合规,处理不好,不仅要补税罚款,企业信用也会受影响。今天,咱们就结合稽查案例和实际操作,好好讲讲跨期发票那些事儿,老板和财务们一定要仔细看!
一、发票入账看啥?时间还是业务?
很多人都有个误区,觉得发票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入账。但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税务总局也明确了:
1.能入账的情况:要是发票在 2025 年开具,可对应的业务是在 2024 年实实在在发生的,只要能拿出充分的证据,就允许入账。
2.不能入账的情况:要是业务发生在 2025 年,就因为想提前开票,就强行计入 2024 年账目,这可不行!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增值税进项抵扣是严格按照 “开票时间认证” 的,和企业所得税成本确认规则不太一样,千万别搞混了!
二、哪些情况能跨年入账?要准备啥?
不是所有跨年发票都不能用,这3种情况就可以跨年入账,但得满足相应条件,准备好必备证据:
情形合规要点必备证据费用已发生,发票延迟取得2024 年已经实际支付了费用或者收到货物,2025 年才补开发票合同里约定的付款时间、物流签收单、验收报告预付款项2024 年预付了 2025 年的服务费,像房租、软件订阅费这些分期摊销说明、服务期间覆盖证明暂估入账2024 年货物到了,发票还没到,不过要在汇算清缴前补开发票暂估入库单、供应商对账单、付款凭证
给大家举个例子,某制造企业在2024年12月收到了货物,2025年1月才取得发票,人家凭着入库单和合同,就成功在税前扣除了。
三、哪些操作绝对不能有?会有啥后果?
有两种操作,企业千万不能碰,不然麻烦可大了!
1.“时间倒签”开票:有些企业为了少缴税,把2025年业务的开票日期篡改成2024年,这可涉嫌虚开发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责任人可能要面临2-7年有期徒刑,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2.人为调节利润:把2025年的费用提前计入2024年,想通过这种方式调节利润,会被当成偷税处理。税务部门不仅要追缴税款,还会处以0.5-5 倍的罚款。
税务稽查重点查啥?一是大额跨期发票,单笔金额超过10万元,肯定会被盯上;二是频繁跨年调整,比如同一供应商连续2年都出现跨期发票的情况。
四、企业该怎么合规处理跨期发票?
展开全文
为了避免税务风险,企业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发票-业务”时间对照表:企业最好每个月都统计一下发票开具日期和实际业务日期的差异。要是差异超过30天,就得专门做个说明。也可以用电子台账,自动标记跨期发票,方便管理。
2.健全跨期业务证据链:费用类业务,准备好会议纪要、项目进度报告、签到表这些证据;采购类业务,提供物流轨迹截图、质检报告、入库记录等资料。证据越充分,税务风险就越小。
3.明确区分税务与会计处理:增值税方面,2025年的发票必须在开票当月认证抵扣;企业所得税方面,根据证据链,把相关费用计入2024年成本费用。
4.汇算清缴前补齐票据:2024年暂估入账的费用,一定要在2025年5月 31日前取得发票。要是逾期没拿到,就得进行纳税调增。比如100万暂估费用没及时取得发票,调增后可能要补税25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五、税务总局为啥严控跨期发票?
税务总局这么严格管控跨期发票,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反避税需求:有些企业想利用跨期发票调节利润、转移税负,税务总局管控就是为了维护税收公平,让大家都依法纳税。
2.数据治税升级:金税系统越来越强大,能追溯、比对上下游企业发票流的时间轴。企业的发票操作都在监控之下,违规行为很难藏得住。
3.信用体系建设:2025 年要上线“发票生命周期”信用评分系统,企业要是有异常操作,直接就会被扣分。以后企业信用越来越重要,可不能因为发票问题影响了信用。
跨期发票处理得当,能帮企业合规经营;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大麻烦。老板和财务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按照规定操作,别让发票问题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若存在由于缺少进项、无票支出多等因素导致面临着较高的税负压力,小编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专业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合法合规地节省税金支出,实现降本增效。
咨询小编,有效解决以下问题
1、企业增值税高;
2、企业所得税高、无票支出多;
3、因为社保入税,导致企业人力成本高;
4、外部劳务人员、临时工的薪资发放;
5、工程、贸易等产生返佣费、居间费;
6、自然人代开,个体户优惠等业务;
版权声明:了解更多财税风险以及解决方案,请移步至订阅号《税先锋》免费咨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